2025年无线通信与射频感知联合大会

第十五届全国毫米波、亚毫米波学术会议

会议简介

全国毫米波、亚毫米波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主办,毫米波亚毫米波专业委员会、近程 射频感知芯片与微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、《微波学报》编辑部等单位 承办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模拟集成电路专委会、南京师范大学、南京邮电大学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 兴集成电路研究院、等单位协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,目的是为全国毫米波、亚毫米波技术领域的科学 家、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科研成果的平台,同时为企业提供展示产品及服务的机会 。

南京理工大学简介

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,学校由创 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 院 (简称"哈军工")分建而成,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、 华东工程学院、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,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 学。1995年,学校成为国家首批"211工程"重点建设高校;2000年 ,获批成立研究生院;2011年,获批建设"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 台";2017年,学校入选"双一流"建设高校,"兵器科学与技术"学科入 选"双一流"建设学科;2018年,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,同年,学校成为工信部、教育部、江苏省共建高校。进入新时代、 开启新征程,学校坚持"以人为本,厚德博学"的办学理念,秉持"进德 修业,志道鼎新"的校训,弘扬"团结、献身、求是、创新"的校风,以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、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,为党育英才、为国铸利器 ,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,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。

往届会议介绍
全国毫米波、亚毫米波会议2023简介
会议名称:全国毫米波、亚毫米波学术会议暨微波毫米波天线与电路国际论坛;
会议规模:200–300人;
投稿规模:105篇;
主办和承办单位: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主办,毫米波亚毫米波专业委员会、南京理工大学近程高速目标探测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、近程射频感知芯片与微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、《微波学报》编辑部等单位承办,南京师范大学、南京邮电大学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集成电路研究院等单位协办。
赞助单位: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南京邮电大学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集成电路研究院、上海普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、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、罗德与施瓦茨(中国)科技有限公司等
参会的国内单位有:中电14所、55所、29所,南京理工大学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,南京师范大学,南京邮电大学,南京大学,东南大学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,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,哈尔滨工业大学,电子科技大学,郑州大学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集成电路研究院,中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,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,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,长光集智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等。
拟参会的外国专家: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Hong Jiasheng教授,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Roberto教授,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吴柯教授,新加坡国立大学郭永新教授等;专家均为IEEE Fellow;包括行业内国际顶级期刊的主编或副主编。
报到时间:会议报到时间:2023年10月27日,
会议时间:10月28日–10月29日;
会议形式:线下(国内)和线上(国外专家)相结合。
会议地点:南京(南京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)
会议专题领域
  • 专题1. 毫米波亚毫米波及太赫兹技术的新理论、新进展
  • 专题2. 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技术
  • 专题3. 毫米波亚毫米波超导技术及应用
  • 专题4. 毫米波亚毫米波准光技术
  • 专题5. 毫米波亚毫米波部件及电路
  • 专题6. 毫米波亚毫米波测量技术
  • 专题7. 毫米波亚毫米波电磁兼容及电子对抗技术
  • 专题8. 毫米波亚毫米波系统及应用
  • 专题9. 毫米波亚毫米波成像及应用
  • 专题10. 毫米波亚毫米波新材料及新器件
  • 专题11. 微机电器件(MEMS)在毫米波亚毫米波电路中的应用
  • 专题12. 微波毫米波单片电路(MMIC)在毫米波亚毫米波电路中的应用
  • 专题13. 微光电子机械(MOEMS)及其应用
  • 专题14. 其它
大会组织机构
主办: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
承办:毫米波亚毫米波专业委员会
南京理工大学
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
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
江苏省多维感知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
南京理工大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
近程射频感知芯片与微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南京理工大学)
《微波学报》编辑部
协办: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集成电路研究院
南京邮电大学
南京师范大学
上海普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
罗德与施瓦茨(中国)科技有限公司
南京恒电电子有限公司
icon 实景展示